律政通中文网

主页
分享国内外融媒信息
律政通中文网 为客户提供信息参考

【学习摘记】张明刚《军履回望》连载(九十六)

更新时间:2024-05-25 17:53:08点击:

【主编导读】/韩宾

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解放军驻京部队某部少将副主任、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张明刚自选文集《军履回望》后,引发读者广泛热议好评和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军报军网、央视网、光明日报、中新社、中青报中青网军内外权威媒体关注推介。

(张明刚,男,汉族,湖北随州人,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陆军少将军衔。曾参战荣立战功、被评为“火线优秀共产党员”、并在前线由士兵直接破格提拔为军官)

该书由“理论之光”、“军营之声”、“心灵之窗”三卷组成,收录了作者张明刚从军40年来公开发表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文章、新闻作品、文学作品183篇、55万字。这些文章,有30多篇获奖或被选为教学范文,部分文章被网络平台转载百余次、浏览量超千万

2022年10月,该书首版问世后,受到铁凝、邵华泽、孙晓云、孙继炼、徐贵祥、樊希安我国当今文坛大家泰斗高度评价和广大读者喜爱。2023年1月即出第2版,截止2023年8月,不到1年时间,已是第4版第6次印刷,累计印数超过12万本。2023年2月,团中央青年发展部、人民出版社会同作者张明刚,共同向全国一千余所高中赠阅一万余本《军履回望》,受到全国广大青年师生的热烈欢迎。

【学习摘记】/王振存

张明刚 《军履回望·军营之声卷》“人物新闻 ”板块之《 尹柏录写就创业史* 》

(本文原载《牡丹江日报》1990 年 4 月 24 日第 3 版头条。与张开宇合作)

编者按:

亲爱的《学友周报》读者朋友们:

2023年11月,本报连载了《军履回望·理论之光卷》中的【十论写作】板块,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包括中国新闻网、中国军网、强军网军委机关网、中华善德网在内的50多家媒体跟进转载;众多学友尤其是作者亲朋好友纷纷在朋友圈跟进转发;广大读者朋友很是喜爱,跟进学习,好评如潮……偶有连载迟发,便有学友垂询敦促,媒体与读者良性互动、互促,成为热点。许多读者还表达了连载《军履回望》全书的强烈愿望。

编辑部同仁因此大受鼓舞,深深感到:《军履回望》 之所以产生如此积极、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是因为这本书不止是一本可以置于案头、随时拿来学习参考的新闻教科书,更是一部能够启迪思考、激发人生奋斗动力的心灵指导书,为人做事作文皆可参考,确实是近年来我国图书市场上非常难得的一部上乘佳作!

因此决定,从第十一期开始,本报将继续以【学习摘记】形式连载《军履回望》。具体是,按该书编排顺序逐篇进行,自序言开始,至后记结束。连载时,前后分别设【主编导读】【社长点评】栏目,不定期开设【读者感言】栏目(选发学习心得感悟),以更好服务大家。

来吧,朋友!让我们跟随三位文坛大家的笔端,一起走进《军履回望》,去探寻成人成才成长道路上的成功“秘诀 ”吧!

《军履回望》,谁读谁受益。

尹柏录写就创业史 *

在艰苦创业不那么时髦的时候,军转干部、牡丹江市轻工化工材料公司储运公司经理兼党支部书记尹柏录,用自己的行动写下了一部闪闪发光的创业史。

1984 年元旦刚过,尹柏录被调到市轻工化工材料公司,任储运科长。

上任伊始,感觉不怎么好:所辖 4 万多平方米的地面上堆满了杂物;破旧的库房像建立在沼泽地上一般。这里没有道路,没有围墙,而污水沟里却能捞出小鱼。

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可要紧的只有关键几步。他知道自己曾是军人,于是大手一挥,心里默默地为自己下达了命令:“上!”他找来锹镐,挽起袖子,甩开膀子干上了。

职工们见了,默默地跟了上来。到了中午,他买来面包汽水,边吃边干,职工们也都学着他的样子。

以后的 5 年,他带领职工迈出了五大步:修建围墙,盖门卫室;扩大库存量;建成水泥货台,修建库内道路;治理污水沟,兴建花圃花池;修建了办公室、暖库;为了改善职工生活,还办起了小型饲养场。

1985 年,储运公司实行经理责任制,尹柏录改单纯的服务制为服务、经营双轨制,开展了对外储货、库房出租、专线出租、物资代运、物资经营 5 项新业务。他废除了过去的“大锅饭”,实行岗位责任制、计件工资、管理人员百分制。

1985 年以来,储运公司连年都以超额一倍的成绩完成总公司下达的经济指标。作为经理兼党支部书记,他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到高于经济效益的地位。

周三政治学习,周六党团活动,形成了学习习惯。公司还制定了 3 章 25 条规章制度。

两名后进青年,经过他的帮助教育都入了团,一名被聘为中层干部,另一名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职工家里有困难,他都到现场并亲自帮助解决。他心里装着职工,职工也尊重他。

这几年,上级奖给储运公司和老尹本人 20 多面奖状、奖旗,他和他的单位当之无愧!

来源:《军履回望》张明刚自选集

【读者感言】/傅先举等10 人

按:自本报以【学习摘记】形式连载张明刚自选集《军履回望》以来,广大读者反响热烈、好评如潮。除本报随连载文章一并发表的大量书评外,针对每期连载文章或该书,都有许多读者写下感言、留言。这些评论作者遍布全国各地,性别、年龄、职业各异,文章题材、角度、风格、长短不一,但皆为真情实感,有理有据,言之有物,且有独特见解,入木三分,精彩纷呈。本期,择优摘编10则(篇、首)评论,以飨读者。

武汉读者傅先举

青年者当自强

——重读《军履回望》有感

人间最美五月天,春光正盛,万物可爱,青年奋斗正当时。再一次拜读了张明刚将军的《军履回望》后,我体会到我们青年者应当像将军当年那样,以自己的青春年华和满腔热血乘长风 ,破万浪;生而为鹏,便赴北海……

长路漫漫,荆棘遍布。吾辈热血青年何不如蚕破茧成蝶,白杨经霜而挺立……鲜艳的五星红旗是无数革命前辈的壮烈牺牲换来的,是先烈们的热血染红的……我被张将军赴云南老山前线那坚毅果敢的背影而动容……我们青年应当抢站时代的排头,如将军一般直面困境,直面血与火的战场,乘长风破万浪。

青年者学真知求真理,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永远不停的学习,不浮于表面,沉淀于内心,以获得真知。躬身力行,以知促行,以行务实,方可知行合一。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正如将军所言,唯有实践才可出真知,唯有真知方可得真理。吾辈青年只有以知识武装头脑,做到知行合一,才能更好报效国家,永担时代重任。

青年者,永担当。张将军主动勇赴云南老山前线参战,并在战场上表现出色,荣立战功,被评为火线优秀共产党员,直接从士兵提拔为军官。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祖国需要我们奋勇保卫,所以我时刻准备着接受考验,先用理论知识武装自己,以将军的精神为内核砥砺前行……如果那一天真的到来,我将听党话、跟党走、报党恩,义无反顾地接受祖国和人民的召唤,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心动不如行动。吾辈年华正青春,满腔热情见于行。青年一代?灵魂,?本事,?血性,?品德,?理想,?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吾辈青年当以满腔热忱奔赴和立足自己的岗位,大显身手,建功立业,为祖国和人民贡献自己的青春、热血、汗水和力量。

这,就是我重读《军履回望》张明刚自选集的主要收获。

(傅先举系武警新疆总队某部近期退伍待安置高级士官)

三亚读者胡道清

张明刚自选集《军履回望》这部书,如同一面镜子,映照的是外在,体现的是内在,连在一起的都是真实纯粹,打动人,激励人,塑造人。感谢首长!敬礼首长!为首长喝彩、点赞!

(胡道清系解放军驻海南三亚部队某部大校军官)

丽江读者松阳

热烈祝贺《军履回望》张明刚自选集第六版,日前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认真拜读此书,我感到将军勤奋而辉煌的战斗历程,是无限光荣的四十年,非常值得我学习。向张将军致敬!为张将军点赞!

(松阳系云南省丽江市纪委监委干部)

乌鲁木齐读者孙玉

最近一段时间,我静下心来,把《军履回望》张明刚自选集通读了一遍。深深感到,张将军确实讲出了高度,让人读后有很多启发、感悟和收获!好书!点赞!

(孙玉系北京新疆商会会长、新疆国际大巴扎文化旅游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郑州读者任敬志

读张明刚《军履回望》连载文章《于广仁新传》有感

在部队服役长达25年之久的于广仁,从空军独立飞行大队政委岗位上,转业到牡丹江市食品公司,任副总经理兼肉联厂党总支部书记。这是一个全新的岗位,身份和角色变化很大。

于广仁的这一变化,既是工作上的一个新起点,又是一种十分现实的挑战。鉴于此,于广仁凭借卓越的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完善制度机制,调整经营方式,注重带头立规,突出以身作则,很快把一个亏损严重的厂子,建成了开始盈利的企业。

品读于广仁的故事,感悟军转干部的人生,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人的“能”,是决定其真正“行”的关键所在。他“能”在什么地方?“能”在岁月的打磨中,25年的军旅人生,让于广仁拥有了“能”的丰厚资本;“能”在律己的严格中,带头落实制度,让于广仁的“能”更加聚焦聚力,作用发挥更好。

从军队到地方,客观环境的变化,会对复转军人产生很大影响,而能力的积累和提升,则是应对影响、推动发展的根本所在。正因如此,才有于广仁这个“新传”的问世。

(任敬志系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上校军官)

北京读者沈良云

我感到,《军履回望》张明刚自选集中的《于广仁新传》一文,生动刻画了一名有情怀、有本事、有担当、有纪律的转业干部形象。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于广仁从空军飞行大队主官转身,毅然选择塞北边城牡丹江,在一个食品加工企业,沉下心来从制度规范抓起、从班子自身严起,注重文化育人、敢于较真碰硬,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很快取得了骄人业绩。于广仁的故事虽然发生在三十多年前,但对于我们今天面临新的工作环境,如何打开局面、扭转被动、推动发展,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借鉴和启迪意义。

(沈良云系解放军驻京部队某部上校军官)

武汉读者乔存武

张明刚将军用简短精美的文字,书写了转业军人于广仁让牡丹食品公司起死回生的这篇美文。中国军人,是一个让百姓感动、依靠的词语。转业军人,变换的是阵地,不变的是初心,退役不褪色。正义、责任、钢铁般的身影,总是体现在国家富强、百姓幸福安康的生活中。他们发挥优势,勇于担当,永葆军人本色,充满昂扬的斗志,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创新创业等各行各业中继续冲锋,为党、为国、为民书写忠诚,续写新的篇章!致敬转业军人!为张将军点赞!

(乔存武系武汉市江汉区常青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干事)

北京读者任代民

作为一名转业干部,于厂长继承和发扬部队的传统作风,经过调查研究,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以身作则,严格执行,赏罚分明,很快扭亏为赢,为工厂赢得了利润,受到全厂职工的拥护。于广仁的事迹充分说明,在部队是英雄,转业到地方照样扛红旗。点赞!

(任代民系北京市海淀区军休干部)

随州读者王文艮

《学友周报》连载张将军的每一篇精典作品,我都十分喜欢,读后感概万千,收获很大。比如于广仁政委这篇,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用对一个人,救活一个厂,军人转业不转志,到地方一样大有作为!由此我感到,从一个工厂、一个公司到任何一个集体单位,如果都像我们当过兵的人——比如说像于厂长这样,爱岗敬业履职尽责,脚踏实地真抓实干,那么我们的国家就会越来越兴旺发达!……己读己转发朋友圈,并发表40字以内的感言。

(王文艮系湖北省随州市随县厉山镇东方村村医、英模人物,曾先后获得“中国好人”“荆楚楷模”,“中国优秀乡村医生”,“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好人物”,“省劳模”等荣誉称号)

乌鲁木齐读者彭小亮

“无规矩不成方圆。治厂要从严,要靠严格的管理制度,而不是靠某个人的严厉。”……这话讲得好。我感到,我们抓建一个单位也是一样的,也要按严格的纪律规矩抓建,严厉的不是个人,而是纪律规矩。……谢谢张明刚首长的好文章,让我不断学习进步!

(彭小亮系解放军驻乌鲁木齐部队某部上校军官)

【社长点评】/王洪平

本期张明刚《军履回望·军营之声卷》“人物新闻”板块之《尹柏录写就创业史*》,这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尹柏录军转干部的创业历程和领导形象。他以身作则,实际行动,从改善工作环境开始,逐步提升公司的基础设施和经营状况。尹柏录不仅关注经济效益,更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建立学习习惯和规章制度来提升团队素质。他的领导下,公司取得了超额完成经济指标的优异成绩。

文章中使用了具体的事例来展现尹柏录的管理风格和为人,如他亲自参与劳动,购买食物给大家,以及帮助解决职工的困难。这些细节描写使人感受到他的平易近人和关心团队的态度。我读后有感如下:

1、文章的主题明确,通过尹柏录的创业故事,展现了他的领导才能和创业精神。

2、人物形象塑造生动,通过具体的行为和事例,让读者感受到尹柏录的个性和影响力。

3、结构紧凑,逻辑清晰,先描述了尹柏录面临的困境,接着展示了他的改进措施和成果。

4、文章弘扬了正面的价值观,如领导以身作则、注重团队建设、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等。

5、语言风格朴实无华,贴近实际,符合主人公军人出身和实际工作的背景。

这篇文章可以用来激励人们面对困难时不退缩,积极创业,同时也强调了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尹柏录的故事体现了艰苦创业的时代精神,也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提倡的奋斗和团结的理念。

本期十位读者的感言,他们对《军履回望》张明刚自选集中的内容和人物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赞扬。这些读者来自不同的地区和背景,包括军人、公务员、企业家等,他们从各自的角度对书中内容和作者的精神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赞扬。

傅先举强调了青年应当自强,学习将军的坚毅果敢,以知识武装头脑,知行合一,为国家做出贡献。

胡道清认为这本书如同一面镜子,真实纯粹,打动人,激励人,塑造人。

松阳则对张将军的战斗历程表示敬佩,认为值得学习。

孙玉认为书中内容有高度,让人收获启发。

任敬志通过于广仁的故事,感悟到能力的重要性。

沈良云则认为于广仁的形象是有情怀、有本事、有担当、有纪律的转业干部的代表。

这些感言共同表达了读者对《军履回望》的喜爱和对书中人物精神的敬佩。书中的内容和人物形象触动了读者的内心,激发了他们的思考和感悟,对于他们的生活和成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也反映出《军履回望》的价值和意义,它不仅是一部军旅人生的记录,更是一部激励人心、启迪思考的作品。



责编: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