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5-10 21:05:59点击:
每当暮春时节的微风拂过,五四青年节的钟声总会唤醒记忆深处那抹炽热的红色。1919年,一群平均年龄仅28岁的青年,高举“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旗帜,以血肉之躯撞开旧时代的铁幕,这场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不仅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更将“五四精神”镌刻成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丰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在时代浪潮中奋勇向前。
传承五四精神,筑牢信仰之基。回望历史,广大青年在国家蒙辱、民族危亡的时刻,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发出救亡图存的呐喊。从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愤怒,到天安门广场上“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的怒吼;从街头巷尾的激情演讲,到工人阶级的觉醒响应,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此后,无论是革命年代抛头颅、洒热血的青年战士,还是建设时期扎根边疆、艰苦奋斗的知识青年,都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中来。
践行五四精神,勇担时代之责。“青年者,国家之魂。”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书写着责任与担当。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300多万名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中,有许多年轻的身影,他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汗水浇灌希望,帮助近亿贫困人口脱贫;在航天报国的征程中,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平均年龄33岁,北斗团队平均年龄35岁,他们用青春托举“中国高度”,让浩瀚太空留下更多中国足迹;在14亿人出行体验的重塑中,铁路12306青年技术攻关团队以“每秒百万级并发处理能力”的硬核技术,支撑着12306的稳定运行,用青春代码护航万里通途。这些青年以实际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弘扬五四精神,激扬创新之力。五四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更是一场创新变革的浪潮。百年前,青年们以新思想、新文化打破封建桎梏,为中国社会注入新的活力。今天,在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青年同样是最活跃的力量。从量子通信、人工智能到新能源、新材料,从“蛟龙”探海、“天眼”观星到“墨子号”传信,青年科研人员以敢为人先的锐气、上下求索的执着,攻克一个又一个“卡脖子”技术难题,让中国在世界科技舞台上绽放光彩。创新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新时代青年保持“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在探索中突破,在实践中创造,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青春智慧。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当代青年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让我们以五四精神为指引,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重任、锐意创新进取,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用奋斗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华彩篇章!
作者:朱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