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30 09:19:45点击:
李振升
1970年底,我不满15岁便当兵到部队,后回地方工作,而今已向古稀年迈进。
作者复员证
让我感叹不已:时光真似箭,军旅美如歌。
遥想45年半的工作生涯,获奖证书数不胜数。有中央团校优秀学员、洛阳市委市政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嘉奖等等。每本证书都能讲述一段故事,都记载我人生的步履。每每翻看这些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证书,都端正我工作步履的行稳致远。
在众多证书中,第一张证书就显弥足珍贵。这是奠基石般的证书,是催我一生奋进的号角。
在洛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人事科和市委组织部档案室的帮助下,我终于见到了这张嘉奖卡的复印件,激动是无以言表的。复印件无声,却牵着我的思绪,携我穿越时空隧道,回到52年前热火朝天的连队,述说着风华正茂的我和战友的故事。
作者的嘉奖复印件
1971年1月,我随22名小兵从徐州乘火车驶进昆明,在滇西南的工程兵工程技术总队五大队新兵连集训。三个月的摸爬滚打后,我被分配到深山老林中53中队三区队八班,成为一名配电工。
老兵自豪地告诉我们:咱们中队原是原子弹试验的工程部队7169兵团下属独立7中队(营级)三连,历经多次核安装工程。
我们在云南主要负责二炮导弹阵地的安装,是技术性很强的部队,我所在班负责户外供电输入和坑道柴油发电机组并网供电,来保障导弹发射用电。
我们新兵到中队后,导弹阵地安装已过半,半年后交付发射团。中队奉命转场到基地指挥部进行工程安装。
指挥部距导弹阵地相距160公里。那年正值全军开展野营拉练活动,中队转场就改为野营拉练。
拉练当天清晨,红日喷薄而出,天高气爽,但见水光绕绿,山色送青,大地敞开了秀丽的胸怀。
中队长时进玉乃河南兰考人,手拿军用地图和望远镜,一口乡音地指挥尖刀班先行,好不威风凛凛。随后,他率中队全副武装的120人迈上拉练路途,远看似绿色长龙在前行。
我们时而走公路,时而穿小路,不时穿行在古老茶道的牛街、狗街、鸡街和众多村寨,石板街、红土道留下我们的足迹。我们穿近道,走捷径,傍晚披落日余晖,到达建水城外的城关小学宿营,次日又行20余公里到达目的地。
放下背包,进入营房,看满院堆放工程安装器材和材料等满满当当,好似小山。
我们刚到新营地,库房未建,器材材料只能露天置放。
一天多的拉练行军,人困马乏,中队领导决定休整3天。“云南十八怪,风雨来得快”这是千百年对节气的总结语。天公如孩脸,说变即变,时晴时雨。
全班八人的大通铺铺好后,我走出房间,映入眼帘的是:阵雨后的小雨,院中高处淌水,低处窝水,器材材料任雨浇淋。
不能让施工的武器被雨水肆虐。我招呼同年入伍的俞万林、杨立鹏一起搬运,把电工工具箱、液压钳、喷灯、紧线器、高压绝缘靴、绝缘棒等工具拉回卧室置通铺下。相比室外器材材料数量,我们拿回室内的材料是九牛一毛。
众多器材材料置于露天,风吹雨打,心里不是滋味,责任感油然而生。我在当晚班务会上,提出中队应想办法苫盖器材材料,防止财产受损,并建议班长向中队领导反映。
也许人微言轻,我这两年军龄的新兵建议,被安徽舒城籍张焕高班长搁置一旁。
连续四日阴雨,淅淅沥沥,云雾笼罩。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
下午党团活动日,我还未入团。说不出是种什么情绪促我推开指导员侯金良的房门,直接反映这几天中队的问题,主要是希望领导重视保管好器材,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纪律建设等。
侯指导员是上海人,他耐心听取我的建议,微笑地给我倒杯水说:“振升同志是个好兵,全中队你年龄最小,又不是党团员,但你有强烈的责任心,及时发现中队转场后的诸多问题,并大胆反映,我代表全中队向你提出表扬,希望你发扬成绩,今后多提合理化建议。
指导员一席话如沐春风周身暖,那种情景恍如昨日。
第二天,中队安排把小件器材拉回各班,大件器材用帆布盖上。仓库建设进度在加速,大型器材很快就按序入库。”
中队每个周日都要晚点名,百多人齐刷刷列队,时队长操浓郁乡音宣布嘉奖令:经中队党支部研究决定给予表现突出,敢于向中队提合理化建议的八班战士李振升同志中队嘉奖一次,记入档案……。
侯指导员带头鼓掌,他讲述了事情的原委,并强调新兵李振升有如此高的政治觉悟,是中队党支部教育的好,也是他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见成效,大家要向他学习。值得我们每位同志深思的是为什么没人发现和反映问题呢?关键是思想滑坡,作风纪律松懈,我和队长也有责任。中队下步要开展一周的作风纪律整顿,确保完成施工任务。
二位领导的讲话让我又惊又喜。不少人用羡慕的眼光回望我,张班长也暗翘大拇指。16岁的花季少年增添了自信心,生命之舟似乎在悄悄地拨正航向。
会后,同年战友张保国、刘广瑞、赵四海叫住我,夸我为新兵争了光,是第一个获嘉奖的新兵。回到班里,大家都向我祝贺。我们准备洗漱时,时队长来班里巡视,他嘱咐68年入伍的陕西户县老兵韩天水说:“老兵不要骄傲,要向新兵学习,争取复员前入党获个嘉奖。”
那一晚,银色月光透窗泄床头。我辗转反侧,暗自告诫:勿骄傲,争上游,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上世纪七十年代,作者出差摄于上海。
52年前的那一幕,常浮现在脑海。中队领导的教诲永记心间,激励我践行一辈子为党工作的誓言。
部队是所大学校,培养教育了我;部队是座大熔炉,锤炼摔打了我,固塑“三观”方向。
回首往事,八年军旅生涯,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地方工作36年,从团的工作起步、到行政管理岗位奋进,从企业到政府机构,每次岗位的变换、职位的调整,我都会用首次授奖的心态去感悟,手持人生那许许证书,心中便如静水深流,宁静清平。
穿红衣为作者,在汝阳扶贫村看望乡亲摄
前行更需扯篷立帆正航向,不敢丝毫松懈疏斗志。
今年,我的党龄已逾48个岁月。虽已退休颐养晚年,但那悠悠军旅情则铭刻在心。
作者单位:洛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二〇二四年一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