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政通中文网

主页
分享国内外融媒信息
律政通中文网 为客户提供信息参考

擦亮金色名片 锻造优良族风

更新时间:2025-10-09 21:44:28点击:

  秋日的天穹澄澈如洗,金色阳光洒在齐鲁大地上,为这片英雄的土地镀上一层庄严的光辉。近日,通过牛山孙氏公众号,我欣喜地获悉牛山孙氏文化研究发展中心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隆重举办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暨《牛山孙氏英烈传》编纂工作座谈会。来自全国各地的牛山孙氏英烈后代齐聚故土,共同见证这一具有深远意义的时刻。

b91c563f-79be-4ddc-b9e1-027216bae406.png

二百余名参会代表怀着崇敬的心情,首先来到牛山孙氏祖林。在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题写的淮海战役奉献祖林古松柏遗址纪念碑前,人们肃立默哀,祭奠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六百六十余位牛山孙氏英烈。秋风轻拂过苍劲的古松,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可歌可泣的岁月。随后,与会代表移步至牛山孙氏祠堂,在这里瞻仰英烈事迹、观赏各类珍贵文物、研读历史资料。每一件展品都如同时光的信使,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娓娓道来。

在瑞琴艺术馆举办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庆国庆 沂蒙情书画名家邀请展。座谈会上,十余位英烈后代动情发言,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运河支队历史文化研究会等与会领导相继讲话。会议还专题研究了《牛山孙氏英烈传》编纂工作的有关事项。反复研读孙主任和我父亲孙景瑞的致辞讲话,我深感此次活动主题鲜明、形式新颖、意义重大,既震撼人心,又影响深远。

牛山孙氏文化研究发展中心举办的这次活动,庄严隆重,大气磅礴,震撼族人,传承英烈志,奋进新时代,满满的正能量。推进红色基因涌动,赓续红色血脉已成为常态。奏响了牛山孙氏族人家国情怀与红色血脉传承的又一动人乐章。当缅怀的鲜花敬献在纪念碑前,当铿锵的誓言回荡在祖林上空,我们仿佛听到了历史的回响,感受到了先烈的嘱托。这种精神的传承,如同涓涓细流汇成滔滔江河,在时代的河床上奔涌不息,滋养着每一个后来者的心灵。

  我出生在一个三代从军的家庭,军人对我们而言不仅是一种职业选择,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爷爷孙茂德1943抗日最艰难时刻毅然加入八路军,将青春奉献给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父秉承祖父的报国志向,伯父孙景行1961年入伍中国人民解放军38军某部汽车营,1984年被选拔参加“天安门大阅兵”,成为汽车方队排头兵。父亲15岁被选拔飞行员,曾驾驶战机翱翔蓝天十四载,22岁担任飞行指挥员,被空军首长亲切地誉为指挥台上的儿童团。他直接和间接培养了数百名歼击机飞行员,用生命捍卫着祖国的领空。我本人也在军营中度过十七载春秋,36岁晋升正团级,丈夫同样身着戎装,副师级大校军衔。如今,儿子正在读高一,女儿上小学四年级,红色的种子已在下一代心中悄然生根。

65b1ff67-21ea-49a3-8a82-8e603a990bdc.png

  记得我五岁生日那天,父亲郑重地对我说:颖儿,你爷爷在我五岁时告诉我,咱姓是牛山孙,祖上来自枣庄周营牛山,今天爸爸也要讲给你听。那一刻,家族的概念如同一粒种子,轻轻落在我幼小的心田。人生于家,源于族,爱家护族是源于血脉的本能;族寓于国,国化俗成文,坚守民族文化和捍卫民族安全是崇高的思想境界、爱国行为。正是源于父亲的期望和多年的教导,我这个独生女效仿木兰从军,大学毕业后毅然投身军旅,在军事科研的岗位上续写着家族的报国故事。

时光荏苒,记忆中最深刻的是2005年那个中秋节。我们全家在父亲的带领下再次来到牛山孙氏宗祠,那也是我的丈夫首次祭祖。那天晴空万里,阳光穿过四棵五百余岁银杏树苍劲的枝桠,洒落在古朴典雅、庄重肃穆的祠院。参天古如华盖般相拥,形成一片高大茂密的绿色屏障,守护着这片神圣的土地。我们仰望父亲曾经守护过的天空,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情感。作为一名军人,我深知这片齐鲁大地上不仅安放着牛山孙氏家族世代传承的精神根脉,更镌刻着我们对家国情怀的深切理解与执着坚守。

那天的阳光格外温柔,金色的光芒透过银杏叶的缝隙,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犹如时光老人正在翻阅一部厚重的史书。秋风轻拂,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数百年的故事。站在祠堂前,我感受到的不仅是一座建筑的庄严,更是一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牛山孙氏宗祠始建于明代弘治年间,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如今作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仅是我们家族的精神象征,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每次站在这座青砖黛瓦、飞檐翘角的古建筑前,仰望门额上孙氏宗祠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都感受到一种超越时代的精神联结。门两侧春祀秋尝遵万古圣贤礼乐,左昭右穆序一家世代源流的楹联,以古朴的文字道尽了家族传承的真谛。正殿上方悬挂的德垂奕禩匾额,在岁月洗礼中更显厚重,既是对我们家族世代美德的高度褒扬,也是鞭策后人的精神杆。

  漫步在祠堂的廊庑间,指尖轻触那些历经沧桑的梁柱,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脉搏在跳动。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在诉说着过往,一草一木都蕴含着记忆。每逢重要节日,族人们齐聚于此,重温祖训,铭记家规,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这种仪式感的传承,让家族的根脉在每个人心中扎得更深、更牢。

22cb5d47-df64-4e74-9820-99df239c4615.png

  我父亲孙景瑞曾经是共和国最年轻的空军指挥员,的青春在蓝天白云间翱翔,用生命捍卫着祖国的领空。鹰击长空、云海徜徉,他饱览祖国山河的壮美,也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深深植入心底。2005年,父亲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他用画笔延续对这片土地的深情。一幅幅东北大地”“沂蒙山水,不仅是对大好河山的礼赞,更是一名老兵用艺术的方式致敬他曾经守护的蓝天与大地。转业后他毅然投身警界,以同样的忠诚守护一方百姓的平安。从蓝天到大地,改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父亲常说:回首蓝天无憾事,砥砺奋进新征程!这句话也成为我们全家人共同的人生信条。父亲的人生轨迹,恰似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从蓝天到大地,从指挥台到画板,他用不同的方式诠释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情。记得他作画时总是格外专注,画笔在宣纸上挥洒,透着他对祖国的热爱。他说:每一笔都要用心,就像当年驾驶战机一样,来不得半点马虎。这种严谨的态度,不仅体现在他的艺术创作中,更融入了他为人处世的每一个细节。

丈夫和我虽然兵种不同,但爱党、爱国、爱家族的信念一脉相承。这些年来,无论身在何处,遇到多少困难,我们总会想方设法回到这座凝聚着家族记忆的宗祠,完成一场超越地域限制的精神团聚。每一次跪拜在祖先牌位前,都能感受到血脉中流淌的责任与担当,那是一种源自血脉深处的召唤,让我们时刻铭记自己的根在何处。

毓肇葆承茂,景晋钟启延。牛山孙氏的辈分诗如同密码,将散落各地的族人紧密相连。记得第一次在宗祠给孩子介绍牛山孙氏辈分诗词时,三岁的儿子仰着稚嫩的小脸问我:妈妈,咱们为什么到这里来磕头?我拉着他的小手,领他仰望老祖像上方先祖是皇的金色牌匾,告诉他:这是你姥爷受家族重托题写的,我们跪拜的是咱们的老祖宗。这一刻,文化的种子悄然播撒,家族的认同在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

辈分诗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天南地北的族人紧密相连。无论走到哪里,只要说出自己的辈分,就能找到血脉的认同。这种独特的文化传承,不仅维系着家族的凝聚力,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每个族人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观念。在宗祠中的每一次祭拜,都是对家族历史的重温和领悟,让我们在喧嚣的现代生活中找到精神的归宿。

6e8a6966-b044-4dc0-b709-8dd856a140b8.png

记得父亲于199711月到枣庄任职,不久便到牛山祭祖。报效国家成志士、增辉阖祖而为仁人的祖训,使父亲受到心灵的震撼,立志为牛山孙光宗耀祖、增光添彩。当看到大殿后墙因渗水导致墙皮霉烂剥落,父亲当即掏空口袋,将身上带的现金全部交给守护宗祠的茂山爷爷,请他转交村委会,用于宗祠后墙的维修。这一举动,不仅体现了父亲对家族的责任担当,更展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珍视。母亲李淑琴耳濡目染父亲对牛山孙氏家族的挚爱,同心敬重牛山孙氏家族。每年父亲去祭祖,母亲总是提前准备好捐款。为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祖林题词竖碑、牛山孙氏二支祖林维修和搬迁、八修祖谱等事宜,母亲都能主动捐款,先后捐款十余次。

2018年,父亲自筹资金卖房兴建瑞琴艺术馆,2020年春节开馆使用。这个艺术馆倾尽了父亲很多的心血,他立志为弘扬文化建设坚持自己的艺术馆免费参展、免费参观、免费研学、自负水电、维修、工资等费用,时常还要承担接待费用。眼看二老有困难,我和丈夫也主动参与承担捐款。听父亲说,很多族亲包括在外地工作的族亲也都在这样做。我深知,这些投入无比值得,因为每一块砖瓦都在诉说着家族的历史,每一处修缮都在延续着文化的血脉,这些都是无价的精神财富,更是我们晚辈当下应尽的职责和担当!

瑞琴艺术馆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座精神的灯塔。每当看到参观者在这里驻足沉思,看到青少年在这里接受教育,我们就更加坚信这份付出值。艺术馆里陈列的不仅是书画作品,更是一段段鲜活的历史,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这里已经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传承文化与精神的重要平台,在潜移默化中滋养着来访者的心灵。

此次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暨《牛山孙氏英烈传》编纂工作座谈会,是一场弘扬伟大抗日战争精神系列活动。二百余位牛山孙氏参会代表中,有舍生忘死刺杀大汉奸汪精卫的爱国志士孙凤鸣后代,有运河支队英烈、115师抗日英烈、新四军英烈后人。他们在向解放战争奉献764棵古松柏的祖林遗址碑前,向六百六十余位抗日英烈进行祭拜。随后到牛山孙氏宗祠文史堂、英烈堂与先烈隔空对话。牛山孙氏众多先烈的事迹跨越十四年抗日战争和三年解放战争,每一次瞻仰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心灵的呼应。这些珍贵的文物在静静地诉说着先烈的奉献与担当,见证着牛山孙氏家族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光荣史。

  站在孙伯龙伯父的遗像前,这位抗日英烈的事迹让我们深刻理解了什么叫作舍小家为大家。在最后一次战斗中,他为了掩护群众转移,毅然引开敌人,最终壮烈殉国。牺牲前仍不忘告诉家里人,俺没给牛山孙氏丢脸。这句滚烫的话至今仍在家族中口耳相传,成为教育后人的生动教材,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牛山孙氏子孙为国奉献。

7d53795a-8876-41d1-8518-cf2ee5433349.png

  英烈们的事迹,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他们用生命书写的忠诚,用热血铸就的丰碑,永远矗立在我们的心中。每一次重温这些故事,都是一次灵魂的洗礼,都是一次精神的升华。我们要让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成为激励后人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去年国庆节,赤心报国——弘扬孙凤鸣爱国主义精神庆国庆书画巡回展(第二站)在瑞琴艺术馆隆重开幕。这里是枣庄青少年教育基地,吸引了省内外社会各界人士前来观瞻。孙凤鸣老爷爷(牛山孙氏,承字辈,祖籍古邵文堆村),在1935年日寇侵华的民族危难时刻,舍生忘死刺杀大汉奸汪精卫,这一壮举至今震撼国人心灵。时值国庆、中秋双节,父母带领全家前来瞻仰。面对老爷爷孙凤鸣的画像,心中顿生无法言表的敬仰。

记得父亲当时还介绍了另一位孙凤鸣式的抗日英雄,名叫孙景浩。1937年在上海刺杀南京大屠杀主犯日本陆军大将松井石根,他手握手榴弹冲向松井石根,连投两枚手榴弹,当场炸死三名日本兵,松井石根受伤,而孙景浩不幸牺牲。当时女儿问姥爷:姥爷,这两个大英雄都是咱们家族的?父亲沉重地说:咱们牛山孙氏子孙有血性,不怕牺牲、敢于牺牲,身躯可灭、志气长存,咱们要铭记和敬仰。儿子接话说:妈妈我明白了,这么多将军、名家通过书法来赞扬老英雄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英烈,传承民族气节。那一刻,我知道传承的种子已经在儿女心中生根发芽,终将长成参天大树。

  看着孩子们清澈的眼神中闪烁着崇敬的光芒,我深深感受到传承的力量。这种力量的传递不需要豪言壮语,而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当英雄的故事在孩子们心中扎根,当爱国的情怀在血脉中流淌,我们就有理由相信,这份精神必将代代相传,永不磨灭。这正是家族文化传承的魅力所在——它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心灵的感召;不是强制的灌输,而是自觉的认同。

2a34025d-ea21-4b51-9a26-b32485c0dfa6.png

  牛山孙氏文化研究发展中心举办的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系列活动,既缅怀了牛山孙氏英烈,又激活传承了家族的红色基因,旨在动员全族共同梳理历史,挖掘收集牛山孙氏英烈事迹,将牛山孙氏家族红色历史与国家红色历史相连接,凝聚族人爱国共识,传承爱党、爱国、爱族、爱家红色家风,激励族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这些活动如同一条纽带,将家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紧密相连。通过挖掘整理英烈事迹,我们不仅是在记录历史,更是在塑造未来。每一个被铭记的名字,每一个被传颂的故事,都在丰富着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我对我爷爷奶奶的革命历史了解有限,前不久,族亲孙启新、孙石成赴兰陵查阅档案,走访老革命战友的后人及鲁城族亲,撰写了《沂蒙忠魂革命战士孙茂德的奋斗人生》一文。细细读来,爷爷奶奶作为抗日老英雄的形象浮现在眼前,我仿佛与先辈精神相通,英雄就在我身边。爷爷曾手持炸药包炸掉日军碉堡,耳朵受伤,造成终身残疾。一生曾荣立两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奶奶曾经救过两名受重伤的新四军战士,在抗日战争中后期、解放战争期间,老爷爷孙承俊、老奶奶郭孙氏、奶奶李文贤的家成为父辈革命战斗辗转中最安全的落脚点和交通站。

阅读着爷爷的革命事迹,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爷爷手持炸药包冲向敌人碉堡的身影,奶奶救护伤员时专注的神情,这些画面如此鲜活,如此动人。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作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什么叫作舍生取义,视死如归。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品味、去传承,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赋予其新的内涵。

纵观几十万人的牛山孙氏家族,仅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就达六百六十余人,我们知道的、仅存的英烈事迹少之又少。这次重大活动发动族人挖掘英烈事迹,孙主任向全族号召为英烈立传、为家族铸魂、为时代存证,以此启迪后人使之始终秉持爱国爱家的初心,砥砺前行。孙继龙、孙茂林、孙大亮、孙景平等长辈及与会有关部队退休首长、有关研究会专家、英烈亲属后代先后讲话发言,感人至深。这正是英烈生辉、家国同光,牛山孙氏家族红色文化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大海中荡漾,激励着我们后世子孙在新时代为民族复兴而拼搏。

反复阅读父亲在这次座谈会中的讲话,我感到这次座谈会充分彰显了以孙钟科主任为首的领导班子高度的政治站位,精准的政治判断力、敏锐的政治领悟力、坚定的政治执行力和浓厚的家国情怀境界。

牛山孙氏英烈范围之广、人数之多、阵容之强、贡献之大,震撼国人。为把全族家国情怀提高到新境界,父亲再次重申了一、二、三、四、五的要求体系:一是全族要坚定不移地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做到两个严格,全族要严格遵守法纪法规,严格服从服务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工作中心;三是践行三个永远,做到政治高度永远不能低、政治站位永远不能错、政治责任心永远不能差;四是做四有之人,要有老有少,眼中有长辈、心中有晚辈,做性情中人;要有上有下,思想上有上级领导,也有下级同志,做忠诚厚道之人;要有左有右,左边的同事能沟通、右边的兄弟单位能协调,做协作互助之人;要有前有后,对前任能学习,对后任、后进能帮助,做虚怀若谷兼容之人。

  记得十几年前就曾听他跟我们讲过一、二、三、四的要求,即五句话,也曾在今年暑假他送我们赶高铁的途中对外孙、外孙女提出过。父亲在车上对他们郑重地说:上次来,我跟你们讲要做四有之人,今天再告诉你们五句话的要求,就是走正道、行正气、怀感恩、知敬畏、懂珍惜。对于五句话的内涵,父亲细细阐述其中深意,不觉高铁站到了。返京的火车缓缓启动,回望站台上相送的父亲,远眺宗祠方向已与远山大地融为一体,我忽然明白,这就是牛山孙氏生生不息的密码——千千万万个像我们这样的家庭,用最朴素的方式守护着红色文化的根脉,用最坚定的信念延续着家国的情怀。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份深植于心的家国大爱,必将如宗祠内四棵古老的银杏,历经风雨而根脉永续,见证辉煌而枝叶长。

59104af7-f7a1-442c-9126-a1841b5f4a13.png

  父亲的五句话,言简意赅,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走正道是立身之本,要求我们坚守道德底线,堂堂正正做人;行正气是处世之基,教导我们弘扬正义,抵制歪风;怀感恩是修身之要,提醒我们铭记他人恩情,回馈社会;知敬畏是成事之道,告诫我们敬畏法律、敬畏历史、敬畏人民、敬畏家族;懂珍惜是幸福之源,启迪我们珍惜当下、珍惜缘分、珍惜拥有。这五个要求如同五根支柱,支撑起一个完整的人格大厦。当我们把这些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定力,在人生道路上稳步前行。

    是啊,从祖父母的抗日烽火,到父亲的蓝天守护,从丈夫的军营坚守到儿女的青春誓言,牛山孙氏的家国情怀早已融入血脉,成为生命的一部分。这种情怀不仅是对祖先的缅怀,更是对未来的承诺。它如同一条金色的丝线,将家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紧密相连,织就一幅壮丽的精神画卷。

家国情怀是一种深情大爱,牛山孙氏的精神道统,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矗立在每一位牛山孙氏族人的心中,也矗立在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里。这份情怀,这段根脉,将超越世代,永续传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不断创新传承方式,让红色基因焕发新的生机,让优良家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绽放异彩。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既要回望来路,铭记那些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献出生命的英烈;也要展望未来,肩负起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与使命。让牛山孙氏的红色基因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焕发新的生机,让优良家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绽放异彩。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光荣,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担当。让我们以实际行动诠释家国情怀的真谛,用不懈奋斗续写牛山孙氏家族的荣光,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牛山孙氏是一张沉甸甸的金色名片,这张名片,以六百年家国史为纸,以德垂奕禩的祖训为墨,以抗日战争中六百六十余位英烈的碧血为钤印。它镌刻着淮海战役奉献祖林的苍松风骨,闪耀着孙伯龙、孙凤鸣等志士舍生取义的忠烈光芒。它不仅仅是一个家族的光荣谱,更是中华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担当精神与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文化传统在一个族群中的鲜活缩影与璀璨结晶。在宏大的国家叙事中,牛山孙氏以其浩荡的族亲、自觉的传承与不绝的义举,成了铭刻于历史、光耀于时代的金色名片。

擦亮金色名片,锻造优良族风。风是一种文化,由家训教化。五句话既是家风又是族风,凝聚着几十万牛山孙氏的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族亲的精神血脉,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这种历史积淀的生命自觉,让我们将这份情怀深植于心,见之于行,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家族的兴旺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当我们把个人命运与家族传承相连,把家族发展与国家前途相系,就能汇聚起磅礴的力量。这种力量,既能温暖每个小家,也能照亮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让我们携手同行,在传承中创新,在守望中奋进,共同书写牛山孙氏家族更加辉煌的明天,共同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市场调研主任/王海涛  图文/孙  颖

2025年10月8日于北京

















责编: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