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2-03 21:00:41点击:
随着石油的开采难度逐年上升以及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呼声越来越强烈,推进全面电动化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发展新能源动力成为各国车企的发展方向,并且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多年来,锂电池最大变化是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了2到3倍,续航里程从当初的100多公里到如今的1000公里,锂电池的技术得到质的飞跃,电动汽车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在我国,锂电池生产企业在全球排名前前十的动力电池企业中有将近半数。
为了更好地适应全球电动化的提速,我国各大电池厂商在提高生产电池效率的同时,还要面临大规模的电池交付以保证下游车企的电池供应。但是由于锂电池中的锂元素化学性质十分活泼,怕热,怕剧烈震动等成为制约运输效率的重要因素,所以此前国内锂电池的运输一般依靠公路运输,由于运输条件有限,运输效率和安全性较低。 为解决锂电池运输的短板,铁路部门积极与锂电池厂商合作,为锂电池运输量身定制了一款专用集装箱,实现了锂电池铁路运输“零突破”,贴心地为新能源之“芯”保驾护航。
新能源之“芯”通过铁路运输,能最大程度减少外界因素对运输的影响。铁路运输具有平稳,拥有独立路权,受恶劣天气变化有限等优势,能很好地适应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复杂多变的运输环境,最大程度上减少在运输途中对产品的损坏,加上运输效率较高,能够大批量运输,能很好地满足下游车企对新造锂电池的供给需求。
量身打造集装箱,贴心守护新能源之“芯”安全”到家“。铁路部门通过与宁德时代等锂电池制造厂家展开合作,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前提下,通过对锂电池的特性了解,从防撞,防冲击,减震,防热失控等运输途中的关键环节入手,为锂电池设计出一款量身打造的集装箱,为锂电池的运输保驾护航,降低运输风险,贴心守护新能源之“芯”安全”到家。
锂电池铁路运输实现“零突破”,是铁路市场化运输的表现之一。随着铁路运输的市场化改革,铁路运输不再限制于传统的客运和大宗货物运输,而是向着一片从未涉足的领域逐步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从一开始的中欧班列,再到电商班列,冷链生鲜专列,高铁次日达等等,充分说明了铁路正在积极迎合市场需求,不断开发出新的运输产品,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铁路发展的日新月异,在将来还会有更多的运输产品不断面向市场,丰富着我们的物质生活。(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杭州北车辆段 邬凯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