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政通中文网

主页
分享国内外融媒信息
律政通中文网 为客户提供信息参考

“慈善心能量”温暖青少年心灵

更新时间:2025-07-10 13:39:23点击:

(郝静)“老师,我想告诉您,最近我不焦虑了,能学进去了,这次考试成绩也提高了。谢谢您!”这是五年级的学生小亮在学校心理咨询室说的话,在咨询师亲切的目光中,他骄傲地抬着头,不再是是那个畏畏缩缩不敢和人对视的孩子。心理咨询师李老师说,孩子是因为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有时候情绪失控而来到咨询室的,在老师的鼓励下,他敞开心扉,在游戏治疗与绘画治疗中重拾自信。这是“慈善心能量”项目中获益者中的一个案例,在这场润物无声的心灵工程中,无数像小亮一样的孩子在关爱和支持中获得力量。
“慈善心能量”项目在北京市通州区两所学校及周边社区开展的,面对服务对象群体遇到的困难,包括:孩子们的考试焦虑、压力管理、情绪管理、自信心不足、同学关系不佳等;来自家长反映的亲子冲突、手机依赖等;而教师群体深受职业倦怠、压力管理等困扰。项目团队精心安排,组织心理咨询师开展了针对不同人群的系列课程和活动。
“我喜欢别人对我微笑,我喜欢小猫咪,我经常去喂小区流浪猫,我喜欢画画,但是我没有什么擅长的…”晓洁的声音低下来。“其他同学认为晓洁有什么擅长的吗?”“她作业很整齐”,“她做操很认真”“晓洁,这都是你擅长的吧?来,把这些写下来,贴在黑板上。”这是“我的自画像”提高孩子们自我认知的团体心理课上的一幕,孩子们通过团体心理课,认识了自己,对其他同学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师心理关爱活动中,老师们静下心来,构图、选料、粘贴、调整,认真地做着独属于自己的胸花和发簪,张老师看着自己美丽的作品,突然有了新的发现:“原来我以为只有自己压力大,只有自己承受能力差,其实是我对自身的关注和爱不够......”
“心理树洞”是为有心理困惑的孩子设立的心理信箱,孩子们可以通过文字描述自己的问题、想法、需要,咨询师根据内容,采用文字回复或者直接咨询的方式给予孩子帮助。这里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存在,更是心理支持的象征。六年级学生小凯曾经告诉”心理树洞”:“我不知道怎么告诉爸妈,他们越逼我学习,我越想撕书,我快喘不上气来了,我该怎么办?”心理老师对小凯及其家长开展了系列家庭咨询,家长改变了态度和方法,小凯转变了学习态度,亲子关系和谐了,笑容回到了小凯脸上。对“心理树洞”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则在通过张贴栏、家长群、微信公众号等进行公开解答,让孩子们得到及时帮助。
项目打破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单线模式,建立起学校、家庭、社区深度联动的生态系统。项目实施过程中,努力用低成本实现高质量服务,用系统性思维破解碎片化干预,用本土化策略回应国际化议题。项目初步形成了“公益推动、学校实施、家庭参与”的工作模式,正在更大范围内产生影响。
当人们将镜头拉远,看到的不仅是一个项目的成功实施,更是一个时代命题的解题思路。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慈善心能量”项目的实施,犹如一束微光,照亮了青少年心灵成长的幽微之处。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教育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双向奔赴;最优的支持不在遥远的云端,而在脚踏实地的连接。当越来越多的学校、家庭、社区愿意为心灵成长留出空间,人们便在文明的传承中种下了最珍贵的种子——那是对生命最深沉的敬畏与呵护!



责编:常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