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9-29 13:34:45点击:
在《中华砚文化汇典》出版发行仪式上的致辞
才大颖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学者、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
非常感谢北京砚文化研究会的盛情邀约,让我有机会同各位一道共同见证中国砚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中华砚文化汇典》这部辉煌巨著的正式出版发行。此情此景,感慨万千,一部《汇典》的光鲜亮相承载的不止是无数学人的梦想,更有追求梦想过程中凝聚的那种精神力量,并深深地印记在二十册典籍的每一段文字之中,也必将转化为一种敬畏唤醒人们对中华砚文化历史的尊重与敬仰。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对《汇典》的成功出版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并致以崇高的敬礼!向为这部巨著倾注了无数心血的编撰委员会委员、各位专家学者、出版单位以及所有支持此项工作的朋友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一方砚台,无关大小,讲诉的是中华文化不同历史阶段的美好故事,承载的是绵延不断的文明印记。不仅是历代文人墨客的精神家园,更是中华工艺美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集石质、雕刻、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于一体,是物质性与精神性完美结合的文化载体。即使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当下,依然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成为人们日常文化生活中的不可或缺。《中华砚文化汇典》的系统出版,首次对砚文化进行了全景式、体系化的梳理与总结,堪称我国砚文化领域的“百科全书”,其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历时俞久,这部《汇典》的分量俞重,必将成为彪炳史册的一座丰碑。
今天,我们在场所有来宾见证的是这部《汇典》的横空出世。弹指一瞬,一个轮回,这样一项浩大而艰辛的文化工程,从2012年启动至今,不过十余载。在没有任何国家资助的背景下,以民间之力撑起了国家之重,这让业界对这部《汇典》的编撰历程充满着敬意与好奇。这在常人看来不可思议的编撰历程中,如果没有一种精神力量在支撑,不可能凝聚数百位专家、学者,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为之付出智慧与心血而成就这部巨作;如果没有一种共同的精神图腾,不可能在受到行业个别人士不公正评论的背景下,挺起骄傲而自信的脊梁坚守到山花烂漫的时刻。当我们满怀喜悦与激动相聚于此,见证这一伟大奇迹的时候,我们又怎能忘记这样一位钢铁硬汉,是他的人格魅力与不拔韧劲铸就了这个团队铁血精神,化作精神图腾在激励着百余位专家、学者、同仁们义无反顾地投身于这场开创“新世界”的战役之中。在此,请允许我提议,让我们以最为热烈的掌声向砚文化研究的精神领袖刘红军中将致以行业敬礼!
这部《汇典》历经坦途,不负众望,不止是对历史资料的汇编,而是一次深入的文化挖掘、学术研究和艺术总结,更是对研文化学术体系的一次完整建构。它的出版,不止于填补了我国砚文化系统研究出版的空白,更是开启了以“砚文化”凝聚业界共识的“学术引领”之路,极大地拓展了“砚文化”研究的内涵,对于实现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所主张的以“学术引领”实现“行业引领”具有重要的践行意义。尤其是在实现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伟业的进程中,以“砚”为载体,彰显其艺术性、文化性、精神性的创作方向是“砚文化”研究在新时代的责任与使命。这部《汇典》的出版发行与推动全民积极响应和践行国家文化复兴战略高度吻合,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坚实厚重的学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在《汇典》编撰最为重要的时段与北京砚文化研究会有幸结缘,深深地被这样一群文化志愿者所从事的公益事业感动。每一次参与他们组织的活动都如同受到了一次党课教育一般触及心灵,这种缘分与其说是相互成就的知遇,不如说更是志同道合的天缘。《汇典》的出版发行只是这群志愿者们追梦历程中的一个台阶,一个暂时可以喘口气的驿站,未来的谋划早已怀揣在胸。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北京研文化研究会,双方携手共建好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砚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以“创新传承”的理念激励业内同仁,以“砚文化”为魂,跨界拓展业务边界,加强与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等兄弟单位紧密合作,以《汇典》的出版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包括砚文化在内的各类传统工艺的研究、推广和应用。与社会各界一道,共同搭建更广阔的交流平台,走进社会,深入社区,专注院校,让“砚文化”作为通识教育涵养大众,提升民众的文化自信与审美能力,让“砚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最后,再次祝贺《中华砚文化汇典》出版发行取得圆满成功!祝愿中华砚文化在新的时代薪火相传,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