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政通中文网

主页
分享国内外融媒信息
律政通中文网 为客户提供信息参考

贵州茅台镇国台酒业物流大桥采光权遮蔽争议调查

更新时间:2025-10-29 18:57:14点击:


建设停摆的国台酒业技改项目物流大桥。 冷万欣/摄


大桥旁的赖家村部分民房。 冷万欣/摄

中房报记者 冷万欣 贵阳仁怀报道

在贵州省新型工业化的项目热潮中,重大产业升级工程的落地本应兼顾发展与民生。但作为贵州省2023年重大工程的贵州国台数智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台酒业”)年产10000吨酱香型白酒技改项目,其配套物流大桥的建设却陷入舆论漩涡。这座旨在优化企业物流的桥梁,如今因采光侵害、安全隐患、超范围用地等问题,成为茅台镇赖家村村民心头的“堵点”。

面对陷入停摆的物流大桥,如何在推进项目建设过程中,平衡经济发展、企业利益与民众权益,既保障发展,又坚守法治底线,成为摆在茅台镇政府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2025年10月16日,记者就项目规划与后续推进事宜走访茅台镇政府,工作人员以不符合流程为由婉拒采访;截至发稿,国台酒业亦未回应记者通过公开邮箱发出的问询。

10月24日。中房报记者发采访函至仁怀市委宣传部,约访仁怀市自然资源局、仁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和茅台镇政府,询问物流大桥陷入建设停摆状态,相关部门是否知情,未来如何推进,在规划及建筑许可下发之初,有否考虑相关引发争议等问题。

仁怀市委宣传部方面在回复中援引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出具的“项目梳理核实报告”,结论为国台酒业物流大桥项目符合城乡规划要求,施工图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可以用于施工。对于记者有关引发争议等问题,回复中未予置评。


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出具的报告截图 来源:仁怀市委宣传部


物流大桥建设始末:从审批到停摆

2023年3月5日,贵州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名单公布,共包含4158个项目。其中,酱香白酒项目92个。

中房报记者梳理发现,当时的92个酱香白酒项目中,包含收尾项目10个,续建项目40个,新建项目31个,预备项目11个。以仁怀市为代表的赤水河流域酱香白酒核心产区,拥有36个酱香白酒项目,是贵州省酱香白酒项目最为密集的区域。

贵州国台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记者注:2024年7月之后,该公司已经变更为贵州国台数智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台酒业)年产10000吨酱香型白酒技改扩建项目就是该核心地区的收尾项目之一。

据2022年3月国台酒业官方网站公示的环评报告显示,上述技改项目总占地268亩。经记者向当地村民求证,其中配套建设的西侧高架大桥,就是目前陷入多方争议的物流大桥。

2024年3月,仁怀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2024年第二次会议召开,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贵州国台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0000吨酱香型白酒技改扩建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仁怀市长岗镇卫生院方案设计》等10个规划设计方案。

2024年6月,仁怀市自然资源局向国台酒业发出建字第(2024)215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其中载明技改项目总建设规模为374421.34平方米,其中物流大桥占地3044.14平方米。

同年8月,国台酒业与贵州虎峰交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虎峰公司”)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约定国台酒业将物流大桥建设工程发包给虎峰公司施工。

2024年9月,仁怀市住建局向国台酒业发出《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其中载明物流大桥建设地址为茅台镇观音寺社区,大桥全长210米,合同价格4670万元。

然而物流大桥建设开工后,迅速引发公众质疑。观音寺社区四组赖家村的村民们认为横亘在高空的物流大桥侵害了采光的权利,而且施工过程中近乎“零防护”的高空作业,给居民们带来了直接的安全隐患。

2025年7月28日,对于国台酒业物流大桥的种种争议,仁怀市自然资源局向赖家村部分村民反馈了调查核实情况。该局在回复中载明:经进一步调查核实,物流大桥确实存在超用地使用情况。该剧茅台自然资源所与茅台镇综合执法队于2025年5月27日、2025年7月2日、2025年7月16日分别到现场督促停止建设行为,根据现场超用地使用情况,已完成前期勘测,并对国台酒业物流大桥建设项目超审批用地建设部分立案查处,目前正在按照程序依法查处,但半建成的桥体仍悬于村民住宅与厂房上空。


大桥旁的赖家村部分民房。 冷万欣/摄


采光权被“切割”:15户居民与企业陷日照困境

2025年10月15日,中房报记者在茅台镇赖家村现场看到,已经修建了约一多半的物流大桥在空中矗立,与大桥路线相交的两侧,则是赖家村的居民住宅区域。

赤水河横穿茅台镇为当地的酿酒产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茅台镇各类规模、大小不一的酒厂犬牙交错,比肩接踵,赖家村的村民住房多为三至五层左右的矮层住房,倚仗高低错落的山势,沿河纵向而建。

“以前这个时候,客厅里满是阳光,亮堂堂的,现在大白天也得开着灯。”站在自家昏暗的客厅里,居住在物流大桥东侧的赖家村居民赖先生告诉中房报记者。

在他家二层窗外,修建中的物流大桥高度远超他家的楼顶,上午和下午都有一段时间,将原本可以洒入室内的阳光严严实实地遮挡在外。

与赖先生有同样遭遇的,还有大桥两侧共计约15户居民。他们反映,自物流大桥开始建设并初具规模后,每天房屋内接收到的日照时长明显变短了。

“现在是秋天,早上从太阳升起,桥遮挡太阳的时间是七点中左右,下午太阳落山,大桥遮挡太阳的时间是五点左右。”大桥西侧赖家村村民告诉记者。

“尤其是目前马上进入冬季,日照时间本来就比不得夏季,大桥的遮挡使得屋内的日照时间明显缩短,屋子里阴冷潮湿,严重影响居住舒适度。”赖先生说。

此外,物流大桥还将下方赖八爷酒业有限公司的厂房完全遮挡住,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物流大桥的修建,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采光”。

居民的诉求并非空穴来风。采光权是相邻权的一种,是公民的一项重要生活权利,受到国家法律的明确保护。

四川丰庆律师事务所向纪全向记者分析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建造建筑物,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不得妨碍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日照。”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2018)也对不同气候区、不同季节的住宅日照时间提出了明确要求,以确保居民的基本生活居住环境。

在他看来,判断采光权是否被侵害,核心在于新建建筑是否使相邻住宅的日照时间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国台酒庄西侧高架大桥作为一座永久性构筑物,其建设显然改变了周边居民的日照条件。如果其导致的日照时间缩短确实违反了国家强制性标准,那么项目建设方就构成了侵权,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或赔偿损失。

但是,目前测定采光权侵害程度,需要专业的检测机构来测定,这对于赖家村村民来说,保障自己的采光权存在巨大的财力和物力成本,在实践中基本难以实现。

向律师给出了他的疑问,物流大桥建设单位在规划、设计时,是否征求了相邻居住居民的意见及环境保护部门的意见?环评报告是否合理?是否有在造成环境改变后的补偿方案?

除了被“偷走”的阳光,更让居民们感到终日惶惶不安的,是这座大桥在施工和规划过程中所带来的直接安全隐患。


大桥正下方的酒厂,负责人称生产受到影响。 冷万欣/摄


安全隐患高悬:施工“裸奔”与设计存疑

“从建筑施工的角度来看,(国台酒业物流大桥)大桥的整体建设施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大桥经过的路段落差很大,且存在一定弧度,安全防护措施必须跟进到位。”贵阳市某建筑公司设计师告诉中房报记者。

“在大桥建设之初,施工方持续打坑作业,对通村路一侧的山体结构造成破坏,每逢降雨,大量碎石、泥沙倾泄下来,完全阻断了村里的道路通行,车辆也无法正常行驶,国台酒业的物流大桥桥体从我们这条路凌空跨越过去,未来重型车辆通行产生的震动、噪音和高空坠物风险,对我们下方的居民造成长期威胁。”多位赖家村村民告诉记者。

记者在现场看到,目前物流大桥处于建设中的悬空状态,断面下方正是居民日常通行的便道和一些附属设施。村民告诉记者,在正在进行高空作业的桥面上,下方并未铺设任何有效的安全防护网。

“我们每天从桥下走过都提心吊胆,生怕上面掉下个螺丝、工具,甚至是混凝土块。”村民赖某某说,“这完全是把我们的生命安全置于不顾。” 在他们看来,这种“裸奔”式的高空施工,严重违反了安全生产的基本规程,仿佛在居民头顶悬起了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业内人士指出,该高架大桥的引道设计与原有道路的衔接存在急弯、陡坡等问题,其规划设计可能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关于道路线形、视距、坡度等方面的技术要求。例如,该法第二十九条规定:“道路、停车场和道路配套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应当符合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要求,并根据交通需求及时调整。” 如果桥梁的接入设计存在先天不足,极易成为未来交通事故的黑点,其规划审批的合规性存疑。

2025年7月,仁怀市自然资源局向村民反馈:物流大桥确有超范围用地,已三次督促停工并完成勘测,正对超占部分立案查处。但村民们认为,“半吊子”工程仍未解决——桥墩孔桩挖进非出让土地,赖八爷酒业厂房遭施工破坏,问题依旧搁置。

记者就项目规划与后续推进事宜走访茅台镇政府,工作人员以不符合流程为由婉拒采访;截至发稿,国台酒业亦未回应记者通过公开邮箱发出的问询。


破局之问:如何化解“邻避效应”

“项目公示常在规划许可后,居民只能被动接受。”北京市某规划设计公司负责人李然指出,此类争议本质是“邻避效应”的体现,根源在于公众参与缺失与监管协同不足。他建议,对高影响项目应前置实质听证会,让民意参与方案优化,这与宁波海曙区通过公众参与破解“邻避效应”的实践逻辑一致。

更关键的是构建协同监管机制。李然表示,用地、安全、采光等问题分属多部门管辖,易出现“审批各管一段、出事相互推诿”。唯有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形成监管合力,才能避免项目在“灰色地带”蒙混过关。

如今,半建的大桥仍悬于赖家村上空。如何平衡产业发展与民生权益,如何让重大项目在法治轨道上推进,这场争议留下的考题,仍待茅台镇乃至更广泛区域的管理者作答。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李然为化名。)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今日头条

d5e66ee9-d610-4dd2-a39e-2925bd827350.png



责编: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