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政通中文网

主页
分享国内外融媒信息
律政通中文网 为客户提供信息参考

“裹蒸十大食法”助力裹蒸产业“破圈”

更新时间:2025-10-28 13:18:39点击:

从逢年过节餐桌的应景吃食到日常三餐的家常选择,从老手艺人手里的传统手艺到带动万余人增收的致富“钥匙”。今年以来,肇庆裹蒸产业升级工作小组多举措推动裹蒸的传统、产业、民生三者有机融合,实现小美食撬动大产业,而大产业带动百姓迈向富裕。

肇庆裹蒸

彼时,肇庆裹蒸困在“三难”里:对消费者,吃法单一、耗时久;对小商户,旺季(春节)忙到赶工、淡季闲到歇业,收入没保障;对农户,冬叶、糯米等原料零散售卖,收购价忽高忽低。

百姓的不方便,就是产业的突破口。今年,由肇庆裹蒸产业升级工作小组指导,肇庆市裹蒸产业协会牵头主办“裹庆十大食法”评选活动。

芝士焗裹蒸

这场美食盛宴活动,吸引万余人次踊跃参与。根据投票结果,结合大众评审情况,包括镬气裹蒸小炒皇、茶香围炉烤裹蒸、金汤鲍鱼煨裹蒸等“裹蒸十大吃法”新鲜出炉。十款创新吃法让这枚承载千年历史的岭南美食,既守住了乡愁,更蹚出了产业振兴的新路子。

茶香围炉烤裹蒸

镬气裹蒸小炒皇

裹蒸冬叶奶茶

“以前买个裹蒸,得回家蒸一个多小时;现在楼下就有切好的裹蒸粒,回家配青菜炒三分钟。”张先生的餐桌变化,正是肇庆裹蒸产业升级工作小组不懈努力、推动产业“破圈”的缩影。

“裹蒸十大食法”推广后,肇庆裹蒸的日常消费占比显著提升,外卖订单量也明显增加,连以往仅在春节前后营业的小作坊,现在全年都能接到稳定订单,产业活力不断增强。

2025裹蒸美食推广会暨第四届裹蒸文化嘉年华活动在宋城骑楼街举行。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记者 刘春林 摄

“以前种冬叶,收了只能在路边卖,一斤最多卖1块多。现在产业协会统一来收,一斤可以卖2元多。”高要区蛟塘镇的邓先生,种了10年冬叶,今年第一次敢扩种。在他所在的冬叶种植基地,300多户农户得到肇庆市裹蒸产业协会统一供种、统一收购、统一技术指导的支持,收入得到保障。

一枚裹蒸,串起的远不止冬叶种植。在肇庆的裹蒸标准化生产车间里,45岁的陈姨正按标准切着裹蒸馅料:“以前在家待业,现在按月领工资,离家走路10分钟,能照顾老人和娃。”目前,肇庆已有裹蒸标准化生产基地,带动周边农村妇女、留守人员就业。

作为“粤菜师傅”特色品牌之一,肇庆裹蒸在2024年5月迎来国家人社部的专项调研,调研组明确强调要将“肇庆裹蒸”打造成为集创业、产业、文旅于一体的特色品牌,为这一传统美食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政策支撑。

产业链往文旅延伸,让更多百姓吃上“旅游饭”。七星岩景区旁的62岁的梁叔正教游客包裹蒸:“以前就靠家里作坊卖裹蒸,现在在景区旁教手艺,现在收入增加了,还能让年轻人知道咱裹蒸的老讲究。”目前,肇庆裹蒸产业链已覆盖种植、生产、加工、文旅、销售等多个环节,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带动效应不断增强。

一枚裹蒸,不能丢了冬叶裹着的老味道,更要裹着老百姓的好日子。肇庆裹蒸产业升级工作小组将持续深入基层调研,推动开设社区“裹蒸烹饪小课堂”,免费教居民用新吃法做家常菜;向早餐摊、小餐馆提供裹蒸新食谱和半成品食材,帮小商户降低成本;让农户在家门口就能卖冬叶、糯米,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裹蒸力量。

▲作者: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严炯明



责编: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