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政通中文网

主页
分享国内外融媒信息
律政通中文网 为客户提供信息参考

全国主流媒体调研行走进海南 探访特色农业产业振兴实践

更新时间:2025-08-18 18:22:51点击:

8月15日至16日,以“特色农业产业促振兴解码经济发展新引擎”为主题的全国主流媒体调研行走进海南,来自全国主流媒体及专家学者深入调研槟榔、东星斑、咖啡等特色农业产业,见证海南以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在主题座谈会上,与会者共探产业转型路径,擘画高质量发展蓝图。

主题座谈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槟榔树:脱贫攻坚的“摇钱树”与乡村振兴的“支柱林”

期间,调研团先后走访了屯昌县槟榔种植园、万宁槟榔文化文化博物馆、海南和成天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槟榔产业。近年来,海南槟榔产业面对诸多挑战,以“绿色转型”破局,在守护生态的同时,让产业链上的农户持续分享发展红利。

调研团参观现代槟榔种植基地。主办方供图

从“看天吃饭”到“科学种植”。在屯昌县的海南宏顺林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槟榔种植基地里,规整的槟榔林间架起了智能滴灌设备,技术员正通过手机APP监测土壤湿度。过去种槟榔靠经验,病虫害一来就减产,全家吃饭都发愁。现在科学种植以后,亩产提高三成,农民不仅脱了贫,还盖起了新房。宏顺林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向周边200多户农户(其中脱贫户37户)提供优质种苗、技术培训和保价收购服务。从种苗培育时的基因筛选,到田间管理的精准施肥,再到病虫害绿色防控,全程标准化管理让槟榔亩产量提升30%以上,优质果率从60%提高到90%。“科学种植不仅抗风险能力强了,收购价也比散户高15%,仅屯昌县通过槟榔产业脱贫的农户,占全县脱贫总数的三成以上。

从“污染作坊”到“绿色工厂”。在屯昌华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干净整洁的流水线上,槟榔鲜果经清洗、蒸煮、烘干等工序,变身标准化初加工产品,空气中没有传统加工的刺鼻气味。华昇农业投入5000万元升级加工工艺,建成海南首批符合环保标准的槟榔初加工示范厂,年加工能力达1.2万吨,带动周边8个村发展订单种植,吸纳120名村民就业,其中脱贫户占四成。通过“统一收购、集中加工、品牌销售”,每吨槟榔加工增值达3000元,这些收益通过工资、分红等形式反哺农户,去年带动人均增收超8000元。

万宁市东北部的槟榔城产业园内,海南和成天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展示了现代化槟榔加工工艺,其每分钟加工2000颗槟榔的自动化生产线令人瞩目。“工厂离家近,工作稳定收入好,全家都在这里务工,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自我价值,生活和精神双丰收。”员工翁乙瑶在交流会上讲述的亲身经历,道出了槟榔产业发展为当地百姓带来的幸福感。

如今,海南槟榔产业已形成“种植—初加工—精深加工—文化旅游”的完整链条,全产业链产值超200亿元。在脱贫攻坚时期,它让“山多地少”的海南农村找到了致富门路;在乡村振兴阶段,它通过绿色转型和科技赋能,持续为农户创造稳定收益,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东星斑:“蓝色粮仓”里的科技致富经

走进万宁林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基地,现代化的养殖设施全循环水育苗厂房内,自动化补水系统、排污系统时刻维持水体清洁,智能恒温控制系统精确调节水温,模拟最适宜东星斑、红瓜子斑生长的环境。依托万宁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当地瞄准东星斑、鰤鱼这“两条鱼”产业,引进各类专业科研力量,以“企业+政府+院士团队”模式搭建水产科创服务平台,不断推进种质资源优化,促进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

调研团参观正大兴隆文化园。

咖啡:自贸港政策下的品牌国际化之路

在正大兴隆咖啡文化园,媒体调研团深入了解了我国咖啡发展历史及工艺、品牌发展等情况。文化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设有艺术展览、鲜豆处理、咖啡种植、文化游学等多元项目,以打造三产融合的咖啡主题特色园区。

在“特色农业产业促振兴”主题座谈会上,专家们指出,海南特色农业产业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品牌建设仍需加强等发展瓶颈。未来,应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强化品牌培育和推广,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南特色农业品牌;充分利用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拓展国际市场,推动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已成为海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鲜活注脚。



责编:宣言